1、5-4-3規(guī)則:在連接過程中最多可以使用四個中繼器連接最多五個以太網段3 表示高密度以太網網段的最大數量。
2、BRI:基本速率接口。ISDN接口由用于話音、視頻和數據屯路交換通信的兩個B信道和一個D信道組成。
3、COS名:是一種支持時間敏感型應用的技術指標,它通過優(yōu)先權數據隊列機制,保證重要數據(如時間敏感型數據、實時數據)比次要數據獲得更高的傳輸優(yōu)先權。是目前新型高檔交換機的一項技術指標。
4、MPLS: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協(xié)議標記交換)是IETF制定的第三層交換規(guī)范。MPLS類似Cisco的標記交換,也使用包含轉發(fā)信息的標記,標記被位于網絡邊緣的路由器(稱為標記邊緣路由器,LER)附加到IP信息包。位于網絡核心的路由器(稱為標記交換路由器,LSR)查驗標記,其查驗速度比查找路由選擇表中的目的地址快。如果在Internet上充分采用MPLS,MPLS有望提供充分支持實時音視頻所需的服務質量(QoS)和保證帶寬的服務級協(xié)議。
5、NAT:網絡地址變換。減少對全球唯一的IP地址需求的機制。NAT允許一個組織使用非全球唯一的地址連入Internet,但這要通過變換將這些地址變換到全球的可供路由的地址空間。也稱作網絡地址翻譯器。
6、PBX:專用小交換機。它位于用戶住地的數字或模擬電話交換機,用來連接專用電話網和公共電話網。
7、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TCP/IP協(xié)議組中的一個協(xié)議,用于TCP/IP網絡的管理,采用代理和工作站的管理方式。
8、VLAN:用戶依靠自己的邏輯設定將局域網劃分成的多個虛擬網段,各虛擬網段間不能自由通訊(可通過路由器的路由來實現數據交流),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虛網內數據傳遞的效率,并隔離廣播,提高安全性。
9、WAN:廣域網。指的是能在很寬的地理區(qū)域內為用戶服務的數據通信網絡,此網絡通常便用由公共設備商提供的傳輸設備。幀中繼、SMDS和X.25都是廣域網的例子。
10、半雙工通信:即Half-duplex Communication。這種通信方式可以實現雙向的通信,但不能在兩個方向上同時進行,必須輪流交替地進行。如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有步話機通信等。
11、超時:指的是當網絡設備想在一個特定時間內從另一個網絡設備上收聽信息,但是失敗的情況。超時的結果通常是重新傳輸信息或者解除兩個設備之間的會話。
12、存儲和轉發(fā):交換機提供存儲和轉發(fā)功能消除了網絡中的錯誤包提高了效率在全線速下每秒傳148,800 包每個端口的延遲是很小的。
13、帶寬:網絡信號所能達到的最高頻和最低頻之差。這一術語也用于描述某網絡介質或協(xié)議的額定吞吐能力。
14、單/多MAC地址:單MAC交換機主要設計用于連接最終用戶、網絡共享資源或非橋接路由器,它們不能用于連接集線器或a己卸喔鐾縞璞傅耐巍6郙AC交換機在每個端口有足夠存儲體記憶多個硬件地址。多MAC交換機的每個端口可以看作是一個集線器,而多MAC交換機可以看作是集線器的集線器。
15、單工通信:即Simplex Communication。就是通信只在一個方向上發(fā)生。如廣播電臺、BP機、電視傳播等。
16、端口數量:交換機設備的端口數量是最直觀的衡量因素,常見的交換機端口數有8、12、16、24、48等幾種。
17、管理功能:通常,交換機廠商都提供管理軟件或滿足第三方管理軟件遠程管理交換機。一般的交換機滿足SNMP MIB I/MIB II統(tǒng)計管理功能,而復雜一些的千兆交換機會增加通過內置RMON組(mini-RMON)來支持RMON主動監(jiān)視功能。有的交換機還允許外接RMON探監(jiān)視可選端口的網絡狀況。
18、廣播風暴控制:設備支持廣播風暴控制作用,限制每個端口連續(xù)廣播信息包的數量,每個廣播信息包被存儲到緩存器然后一個一個地被轉發(fā)到其它端口,當被存儲的數目超過64 個時,設備將丟棄連續(xù)到來的廣播信息包。
19、交換層數:就是指交換機工作在網絡7層模型的哪一層,1-7層交換分別對應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20、交換機:是一種基于MAC(網卡的硬件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fā)數據包功能的網絡設備。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fā)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21、交換以太網:其支持的協(xié)議仍然是IEEE802.3/以太網,但提供多個單獨的 10Mbps端口。它與原來的IEEE802.3/以太網完全兼容,并且克服了共享10Mbps帶來的網絡效率下降。
22、局域網交換機:在數據鏈路段之間轉發(fā)包的高速交換機。大多數局域網交換機依靠MAC地址轉發(fā)數據。局域網交換機通常根據其所使用的轉發(fā)的方法來分類:分隔包交換機或存儲轉發(fā)包交換機.
23、流量控制:交換機支持全雙工下的流量控制及半雙工下的背壓流量控制使傳輸和接收節(jié)點之間避免了包的丟失。
24、全雙工:就是能夠"同時"接收與發(fā)送信號,譬如電話就是一種全雙工傳輸設備,我們在聽對方講話的同時,也可以發(fā)話給對方。理論上,全雙工傳輸可以提高網絡效率,但是實際上仍是配合其他相關設備才有用。例如必須選用雙絞線的網絡纜線才可以全雙工傳輸,而且中間所接的集線器(HUB),也要能全雙工傳輸;最后,所采用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也得支持全雙工作業(yè),如此才能真正發(fā)揮全雙工傳輸的威力。
25、生成樹協(xié)議:使用生成樹算法的網橋協(xié)議,它通過生成生成樹保證一個已知的網橋在網絡拓撲中沿一個環(huán)動態(tài)工作。網橋與其他網橋交換BPDU消息來監(jiān)測環(huán)路,然后關閉選擇的網橋接口取消環(huán)路,統(tǒng)指正EE802·1生成樹協(xié)議標準和早期的數字設備合作生成樹協(xié)議,該協(xié)議是基于后者產生的。IEEE版本的生成樹協(xié)議支持網橋區(qū)域,它允許網橋在一個擴展本地網中建設自由環(huán)形拓撲結構。IEEE版本的生成樹協(xié)議通常為在數字版本之上的首選版本。
26、吞吐量:它包括兩種含義:第一種:執(zhí)行一條指令所需的最少時鐘周期數,越少越好。執(zhí)行的速度越快,下一條指令和它搶占資源的機率也越少。第二種: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執(zhí)行最多指令數,當然是越大越好。以太網吞吐量的最大理論值被稱為線速,是指交換機有足夠的能力以全速處理各種尺寸的數據封包轉發(fā),千兆交換機產品都應達到線速。
27、虛擬局域網:通過將局域網劃分為虛擬網絡VLAN網段,可以強化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控制不必要的數據廣播。在虛擬網絡中,廣播域可以是有一組任意選定的MAC地址組成的虛擬網段。這樣,網絡中工作組的劃分可以突破共享網絡中的地理位置限制,而完全根據管理功能來劃分。
28、延時:采用直通轉發(fā)技術的千兆交換機有固定的延時,因為直通式交換機不管數據包的整體大小,而只根據目的地址來決定轉發(fā)方向。所以,它的延時是固定的。采用存儲轉發(fā)技術的交換機由于必須要接收完了完整的數據包才開始轉發(fā)數據包,所以它的數據包大,則延時大;數據包小,則延時小。
29、轉發(fā)技術:存儲轉發(fā)技術要求交換機在接收到全部數據包后再決定如何轉發(fā),而直通轉發(fā)則是在交換機收到整個幀之前就已經開始轉發(fā)數據了,這樣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換延遲。但是,如果交換機在沒有完全接收并檢查數據包的正確性之前就已經開始了數據轉發(fā),這樣在通訊質量不高的環(huán)境下,交換機會轉發(fā)所有的完整數據包和錯誤數據包,這實際上是給整個交換網絡帶來了許多垃圾通訊包。因此,直通轉發(fā)技術適用于網絡鏈路質量較好、錯誤數據包較少的網絡環(huán)境。
30、自適應功能: 一旦交換機和網卡連接上它們能自動調整兩個連接設備的傳輸速率為10Mbps 或100Mbps 以及傳輸方式是全雙工或半雙工。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